柴门石屋山环水绕,滟漾花田千般花色;百年清泉夏凉冬温,愁沟古道峰回路转;暮霭如烟里,宛若天上人间。
青龛村古称佛龛,位于泽州县山河镇南部,辖北朝、龙洞、西大沟、圪丁根、青龛五个自然村。因这里深居山底,从山顶俯瞰而下宛如一尊佛龛而得名。
山,钟灵毓秀;水,清澈甘甜。进入青龛境内,一路青山叠翠,满眼诗意盎然。
造型奇特的山峰在这里汇聚成林,种类繁多的森林绿植将这里装点成千般花色。超高的森林绿植覆盖率,山环水绕的独特地理条件,造就了这里“天然氧仓,陶然诗趣”的人间胜景。
滟漾花田深处,只见柴门石屋,小桥人家,百年清泉流水潺潺。远离尘世喧嚣的青龛人,日出而作,日落而归,过着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诗意生活。
相传古时这里是晋豫两省互通有无的重要官道,富甲商人们骑马沿愁沟古道而来,携暮霭而去。动听的铃铛声,哒哒的马蹄声,驭马者的吆喝声,响彻山谷。
登高远望,这条山路层峦叠嶂、连绵起伏,远看给人一种无路可走的错觉,近走过去才发现弯道拐角是转机。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岸花明又一村”,这就是当地人口口相传的“十八没门”。当年朱德总司令南下河南,就是由此处走出太行山。
在青龛村的西侧,有一处百年泉眼为村民们所津津乐道。听村里的老人讲,这处泉眼不论春夏秋冬、严寒酷暑,泉眼里的山泉水都会不停地往外涌出。每逢夏季,山泉水清澈见底,沁人心脾;而一到冬季,泉眼里的泉水温度会自动上升,成为温泉。
天然形成的千年龙洞,深不见底,传说藏有神龙,守护着当地百姓。空间巨大的藏兵洞,掩映于地势险要的群山峻岭间,曾为村民挡去无数次战争、山匪、天灾的侵害。
造型奇特的苍翠佛山,犹如一尊身形巨大的佛爷,庇护着这方灵山秀水。遍布山野的青龛六宝“野山药、野木瓜、野药材、野山柿、野葡萄、野香菜”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青龛人家。
前往路线:
自驾由晋城市区出发,走207国道,到衙道村选择衙核乡村公路,行进13公里即到。也可坐班车到衙道,然后租车到青龛村。
天然氧仓,陶然胜境,青龛欢迎您!
摄影:张少毅、远山
来源:泽州旅游上集我们说到了炎帝中庙的无梁殿,说到了太子祠屋檐下的四个气量小的人,那么,无梁殿的建筑有什么奇巧之处,里面的碑记又记载了怎样的故事呢?
太子祠构建奇异,元代的无梁结构无比奇巧,屋顶采用藻井式,将支撑屋顶的重量化解到四根木柱上,减少了屋子空间的占用,为什么不用大梁,是要塑太子像,不能大梁影响太子的塑像。古人在修建祠庙之前,都会反复斟酌考量,古中庙的主神是炎帝,太子的塑像自然不能超过炎帝,所以炎帝大殿都加高地基,建在高台之上,而太子祠也在中轴线上,塑像讲究不高不低,所以必须采用无梁架结构,这样望去,可以看到三太子,也可以看到炎帝的塑像。
这一块壁记,它的表面非常光滑,大家通过镜头也应该能看出来,像玻璃一样,摸上去手感非常的好,这是我们所拍摄碑记炎帝故事当中,最好的一块石材,据说当年修建它的时候这块石材都不是取自本地的石材,可想而知当年的主人为了建设太子祠,可谓是下尽血本。
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李津:都说山西男人大方,山西女人小气,修建这所祠堂的女人一点也不小气,从整个祠堂建材上看,都是从外省高价远途买来的,从构建的精雕细琢上看,都是高价聘来的能工巧匠,这座太子祠的造价之高非同寻常,主人在屋檐下陈设了四个短人,在彰显他的用意,自己做人要大方舍得,懂得报恩,不要学那四个短人。
修建太子祠的主人是几个女子,他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,只刻下了妻杜氏、次崔氏、次宋氏的字样。这块“创建神农太子祠并子孙殿志”,讲诉了发生在元代太子显灵的有趣故事,故事的主人叫王德诚,先后娶了三房夫人,都没有给他生下一个子女,在无子就是不孝的古代社会里,老人王德诚抱着最后一点希望,到古中庙拜求三太子赐他一男半女,没想到三太子显灵了,王员外居然连得两个贵子,完成了他人生的心愿。王老员外去世以后,他的夫人们要报恩太子,按照丈夫生前的遗愿,在古中庙修建一处太子祠。许多人劝阻三位女子,要她们留下一点钱财为自己养老,三位女子不为所动,将四个短人示众,显示自己还愿的决心,告诫他人不要学短人,这才有了这所太子祠,也为今日高平争得一处宝贵的国家级文保单位。
来源:高平电视台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